徽章介绍

    秋季大演习纪念章,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日军在中国北方连连挑衅,威胁平津,国民政府为了准备对日作战,国民党精锐军队联合中央军事学校举行了规模空前的“首都南京秋季联合大演习”。

徽章技术信息

    秋季大演习纪念章,中间为白底红色梅花,中圈蓝色珐琅,文字“民国二十四年秋季大演习纪念章 蒋中正赠”,外圈绿色光芒。绶带中间白色,两边蓝色细条,外边红色。

徽章背景

    1935年秋,京沪杭四道国防工事峻工,12月即由国民政府军委会总监部组织进行了针对日军全面入侵的秋季大演习。南京在地理上背靠长江,面向苏南平原,缺少回旋余地,天然处于被围攻态势,实属兵法之“绝境”“死地”,因而在战史中鲜有据守南京而又防守成功的战例。这些常识,如蒋介石、唐生智等人不可能不知。然而他们之所以筹划这次演习,无外乎就是为了检验《京沪保卫战军事设想和计划》及围绕四道国防工事进行“退却机动作战”的战略防御的可行性。就此,蒋介石不仅亲任演习总监,以唐生智为演习参谋长,还以参谋本部参谋次长杨杰、熊斌双双就任演习副参谋长。为保证演习质量和公正,军委会明确指定由唐生智牵头主持、负责,在充分吸纳了德国军事顾问和蒋百里等军事专家的意见,云集参谋本部、中央军校等军事精英,制订了《1935年秋季大演习计划》。根据演习计划,演习指挥部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为东军(日军)司令官,训练总监部副总监周亚国为东军裁判长,以第87师和教导总队为东军主力,集结自宜兴附近向南京进攻。以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为西军司令官,以训练总监部副总监张华辅为西军裁判长,以第36师及中央军校学生暂编混成旅为西军主力,据守南京外围,向东防御作战。同时,军委会还启用了当时负责草拟对日作战计划的杨杰担任演习裁判长。
     1935年冬季的这次演习,中国军队出动了飞机、炮兵、工兵、装甲兵、化学兵、通讯兵及后勤辎重等等特种部队,参演兵力超过5万人,演习地域超过5000平方公里,演习涉及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化学战及机动、进攻、防御、后勤保障等多种军事行动,实为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事演习。从内容、质量和结果来看,这次演习无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事实上在1936年11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制订1937年度国防纲领,即大量依据了这次实兵演习。

演习资料

    12月8日,演习完毕。蒋介石在句容现场即席发表讲评。他的讲话不长,但分量很重。他说:“这是国军第一次大规模演习,无论在技术上或战术上,虽然成绩不算很坏,但是毕竟免不了有不少重大的缺点。”他用“不算很坏”四个字来肯定演习的成绩,褒扬中包含着严峻的成分
    蒋介石讲话之后,参谋长唐生智发表了长篇讲评, 史称 《秋季大演习讲评》 。 唐生智指出: “秋季演习之目的, 固在于使各部队于何种战斗方式中发挥各级指挥官之指挥能力, 演习联合各兵种之协同动作, 然其要义尤在于使关于国军编制、 装备、 教育、 训练诸方面之缺点,以为尔后改良推进之准绳。 ” 接着, 他从军队指挥、 诸兵种之协同和对地形的观察、 利用三个方面逐一讲评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 他的讲评切中军队要害, 得到蒋介石高度肯定, 被要求印发全军, 让官兵们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抗日战争纪念网
网易新闻
人阅读本文章
秋季大演习纪念章(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行政院长汪精卫听取南京秋季大演习汇报
何应钦带领中央军事学校参加演义,佩带纪念章照片(右一)